“隐藏前台数据”能否带走流量注水
和笔下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神医喜来乐》的主人公一样,著名编剧汪海林在嘴巴上从不输人输阵。他炮轰近日引起热议的 “娘炮”的男性艺人,他痛斥“大IP”网剧的投资人总是外行人却指手画脚,还不如煤老板有安全意识。他却在微博上难得地夸奖了在线视频平台爱奇艺。
在他转发的这篇于9月初发布的声明中,爱奇艺宣布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爱奇艺表示,近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高速成长,但伴随着行业发展,对网络视听内容的评价标准正呈现单一化趋势,唯播放量论、唯数据论的浮躁风气日盛,为专注于向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视听内容与服务,爱奇艺宣布,自即日起关闭全站前台播放量显示。
唯播放量论扭曲行业
作为网剧大战、综艺大战等在线视频网站重要战役中从未缺席的一员,爱奇艺在声明中表现出了对行业弊病的清醒认识:众所周知,播放量攀比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在“唯播放量论”的影响下,不少从业者将播放数据作为目标,不仅扭曲了创作和宣传初心,还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甚至令行业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与此同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日趋抬头,大量优质作品因为缺乏综合客观的评价体系而被埋没。在这样的非良性竞争环境下,制作公司失去了指导内容制作的评判依据,用户在选择内容时得不到有效的参考指标,广告主也无法对营销投放的效果做出合理评估,行业健康可持续成长的土壤遭到破坏。
各个平台在播放量上下了多少功夫,从过往匿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的报道中就可见一斑:视频网站前台显示的惊人播放量往往是专辑播放量而不是单支视频,这意味着预告片、花絮、下集预告、片花、被删掉的部分等“边边角角”的播放量都被计入其中,往往正片还没开播,播放量已经是天文数字;在这个专辑中,点开任何一条视频就贡献了一个播放量,如果断线一次就再多贡献一个,如果网络不好掉线10次,就贡献10个;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别人点进这个链接,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点击量吸引法则。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些点击量的花样统计方法,也许是因为网剧多了、观众多了、注水也多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有八部电视剧的播放量破百亿。其中大火的《人民的名义》达到319.7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达456.5亿,《楚乔传》以460亿位居第一。
去年7月,《楚乔传》宣布成为历史上第一部播放量破400亿的在播剧,汪海林用一条辛辣的微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牛×,全地球哺乳类动物,一只看一遍《楚乔传》!
爱奇艺有关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他们认为,随着行业的发展,视频内容播放量已经不能公平评价内容的质量和价值,它不再是评价作品质量、受用户欢迎程度的最优指标。
“不少从业者认为播放量简单攀比扭曲了创作初心,甚至滋生出刷量等违法或者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对于‘唯播放量论’的不良现象,以及由此带给产业链、平台、制作方、用户的伤害,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爱奇艺方面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
如何刷流量?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在一家大型文化公司负责宣传发行的张晓(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实际操作中,片方一般不会给宣发公司制定播放量需求,而是通过话题度、提及度、讨论度等指标来判断宣传成果。因此,她和同事并不会去刷流量。
尽管如此,流量注水仍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一个是平台数据要好看。如果我的剧在平台独播,数据一定要好看一点的。如果分给两家或者几家(平台一起播),各自之间会有竞争。数据上要给广告商一个说法。”张晓说,如果平台播放量高,观众可能直观感觉平台更厉害,但他们并不是刷数据的主要原因。
张晓从2012年就入行了,六年来,她对视频网站刷流量一直不陌生,但近期的数据虚高更为明显。她觉得平台直接修改了数据。
“如果广告商找人拍东西投放,那肯定是有播放量需求的。这个片子要见成效。如果不能达到播放量要求,流量就会有一些‘创作’。”尽管张晓有这样的怀疑,但她和同事也无法证实或证伪,因为她们无法接触到后台数据。
而另一家大型文化公司的宣传发行人员汪琪琪(化名)则坦言,她经手的一些项目是有刷流量需求的。她用过水军公司,也用过平台内部的工具。一般辅助性的需求,大家会通过信任的团队和公司。淘宝当然也提供这种服务,但不够专业,曲线增长量“特别不正常”。
不仅是业内人士有刷流量需求,粉丝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刷流量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