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
张亚东提到自己当年刚到北京时,就常和面孔在一起玩音乐。
那时张亚东在大同市歌舞团待不住,觉得凭自己三天学会五线谱看别人打鼓两分钟就能复制鼓点的本事,去北京一样能出人头地。1992 年他找同事借了一圈钱当路费,辞职走了。
一开始他在歌舞团的领导还担心这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能不能适应北京的音乐圈子,等到张亚东过年回大同,领导看到他穿的牛仔裤像摇滚明星一样,膝盖处开了线,就知道他“站住脚,和北京的那拨人混到一块儿去了。”
那个时代被后来的摇滚乐迷称作“黄金时代”,当然那拨人大多数都没有挣到黄金。当二三十年后,在《乐队的夏天》舞台上,衣冠楚楚儒雅随和的张亚东老师,和穿着长袖遮起两条大花臂的面孔贝斯手欧洋一起回忆往事时,我们也不知道谁和谁是混在一块的了。
1995 年马世芳在台湾看到 94 红磡《摇滚中国乐势力》的录像带,被海峡另一边年轻摇滚音乐人的壮志豪情感染到不行。1996 年他第一次来大陆,找到在北京做唱片的台湾人贾敏恕,后者给他留了张楚的联系方式,还介绍他去一家外资饭店看面孔的演出。
后来在《耳朵借我》里,马世芳回忆,贾敏恕特别叮嘱他碰上面孔乐队不要说自己是台湾人,因为“他们和唱片公司有一些矛盾”。而采访张楚时,二人竟陷入无话可聊的境地,直到马世芳跟着张楚吃了一顿红焖羊肉,这两个年龄相仿、同样文艺的年轻人才热络起来。
尽管在台湾唱片工业的助力下,当时的大陆摇滚蓬勃发展了好一阵,但其实京城野蛮生长出的滚客们,是不适应这一套运作方式的。
早在录《垃圾场》时,就闹出过何勇因不满大地唱片给他指派的制作人,拿着两把斧头与老板刘卓辉谈判的事。刘卓辉后来把唱片转给魔岩,魔岩找来梁和平和王迪做制作人,何勇才算满意。
而马世芳在北京那阵子,面孔乐队和台湾制作人方无形因为新专辑《火的本能》产生了矛盾。方无形对乐队说唱片卖了不到二十万张,只能给乐队保底版税 30 万块钱;乐队却坚持不止这个数。
面孔声称要找方无形麻烦,一开始方无形还没当回事,直到一天晚上他开车,发现有另一辆车跟着他。当时北京车还很少,方无形吓得在三环上逆行逃跑,希望能被警察发现,结果车跑到没油了都没碰上警察。乐队成员这才从后面一辆车上下来,叫住方无形,去他家要了些值钱的东西。
后来《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做专题,跑去向面孔的欧洋求证这事,欧洋大方承认这是真的,觉得方无形是个不够诚恳的音乐商人,但“这事听起来很严重,其实也没什么,后来我还和小方合作过”。